【連網】(記者 劉蔚 通訊員 王碧碧 許思佳)在快遞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寄遞安全已成為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石。連云港市郵政分公司有一位“綠衣衛士”叫趙玉軍,他用10年的堅守,在方寸安檢機前筑起一道無形的安全防線。
從騎著“二八大杠”走街串巷的投遞員,到守護現代化安檢設備的安全員,這位擁有25年工齡的郵政老兵,憑借一雙“火眼金睛”,默默守護著每一件郵件的安全。多年來,他累計查堵禁寄物品100余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火眼金睛”練成記
走進連云港市郵政分公司網路運營中心,現代化物流作業的繁忙景象映入眼簾。自動化分揀設備如長龍般蜿蜒伸展,傳送帶上的包裹如潮水般涌動。墻面上“安全重于泰山”“三項制度保平安”的紅色標語格外醒目。在這片機械轟鳴的作業場里,趙玉軍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作為中心安全管理的“總調度”,趙玉軍的職責版圖清晰嚴謹:從設備運行的轟鳴聲中辨別異常,在人員操作的細微處把關規范,于車輛進出的間隙里核查安全,在消防設施的巡檢中消除隱患——這四大安全防線,構成了他十年如一日守護的“安全矩陣”。
“我們每天要處理下午3點到凌晨1點的40多萬件出港郵件,以及凌晨1點到下午1點半的13萬件進港郵件。”趙玉軍介紹著網路運營中心的作業量。說話間,下午3點的作業高峰如期而至,他立即回到安檢機操作臺前,身形如青松般挺拔。
安檢機屏幕上,包裹內部的物品在藍綠橙三色光譜中顯影,宛如一幅幅抽象派畫作。他輕點屏幕,語氣陡然嚴肅起來。“觀察圖像需如品鑒水墨畫般注重層次。”趙玉軍邊說邊調整圖像參數,屏幕上原本模糊的色塊瞬間清晰,呈現出剪刀的形狀——這便是他今日攔截的首件違禁品。
2016年連云港郵政引進首臺安檢機后,趙玉軍就扎根在這個崗位。“有機物呈橘黃色、無機物呈明綠色、金屬呈藍色,根據不同物品的密度、濃度還會有不同的區分。”談起X光圖像識別,不善言辭的趙玉軍突然變得健談起來。十年安檢工作給了他一雙名副其實的“火眼金睛”。
“安檢不是簡單過機器,要像中醫把脈一樣用心。”趙玉軍說。遇到可疑圖像,他會從多個角度反復查看;若實在無法確定,便按規定開包驗視,確認無安全風險后,再妥善密封,使其進入下一流程。
2024年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大會舉辦期間,一個可疑包裹引起了他的警覺。圖像顯示物品結構異常,開箱查驗后確認是壓力罐。“在這些重要會議期間,我們要格外重視安全問題,任何違禁品都不能放過。”趙玉軍解釋,“就像這個壓力罐,萬一與打火機發生反應,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炸彈。”
這些年,他累計查堵各類禁寄物品百余件,包括易燃易爆品25件、刀具等危險品80多件。每個經他檢查的包裹,都會被貼上紅色的“已安檢”標簽,這是趙玉軍給予每一件郵件的“安全通行證”。
“生命防線”守護人
在守護普通郵件安全的同時,趙玉軍還肩負著特安藥品安檢的重任。
“趙師傅,有批抗癌藥到了。”4月24日下午4點,裝卸工推著綠色轉運籠走來,里面整齊碼放著200多個白色泡沫箱。趙玉軍隨即快步迎上去。他隨手拿起一個泡沫箱,先檢查封口膠帶是否完整,又輕輕搖晃聽聲音。
處理特安藥品時,趙玉軍總是格外專注。他有一套自創的“一看二核三記錄”工作法:一看包裝是否完好,二核單據信息是否準確,三記錄郵件狀態和發運時間。正是這套看似簡單卻極為嚴謹的工作流程,確保了特安郵件裝車發運萬無一失。
在掃描機前,趙玉軍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緊緊掃視著屏幕。“等等!”他突然叫停,指著電腦屏幕對操作員說,“這個批號跟系統登記的不一致,差了一個字母。”經過核實,原來是藥企工作人員錄入時手誤。“特安藥品容不得半點差錯。”他邊檢查邊說,“一個字母之差,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藥品。”
連云港作為全國重要的醫藥產業基地,擁有多家知名藥企。這些企業生產的抗癌藥、胰島素等特殊藥品,對運輸安全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們選擇郵政,看重的就是央企的安全保障體系。”豪森藥業物流負責人表示。而趙玉軍所做的安檢工作,正是這個保障體系中最關鍵的一環。
“這些特殊藥品若流入非法渠道,被不法分子利用,很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趙玉軍說話時,正在填寫當天的特安郵件處理日志。他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藥品批號、溫度數據等關鍵信息。過去一年,經他手的特安郵件無一丟失,這種百分百的準確率,為連云港郵政贏得了“優秀合作供應鏈”的贊譽。
在藥企客戶眼中,趙玉軍是值得信賴的“藥品衛士”。康緣藥業物流總監說:“趙師傅做事特別讓人放心。有他在,我們的藥品安全就有保障。”而這份信任,正是來自趙玉軍日復一日對細節的執著、對流程的堅守、對責任的擔當。
“其實沒什么特別的,就是把每個環節都做到位。”面對贊譽,趙玉軍總是這樣輕描淡寫。但在同事們看來,正是這種“做到位”的堅持,讓普通的安檢工作有了不平凡的意義。
“綠色燈塔”耀征程
無論是日常郵件安檢,還是特安藥品守護,趙玉軍始終堅守崗位。而在無數個寒來暑往的日子里,他的堅守更是如同一座燈塔,照亮著寄遞安全之路。
4月25日凌晨1點的網路運營中心依然燈火通明。趙玉軍站在安檢機前,揉了揉發酸的眼睛,順手把保溫杯里已經涼透的茶水一飲而盡。這樣的夜晚,他早已習以為常。
回想2000年剛進入郵政公司時,他還是個騎著“二八大杠”走街串巷的投遞員。“那時候市區就3個投遞部,現在得有13個了吧。”他笑了笑,語氣里帶著幾分見證郵政發展的驕傲。
從投遞員到郵件處理員,再到安全員,趙玉軍的崗位在變,但那份堅守的初心從未改變。今年春節,當大多數人都在享受闔家團圓的喜悅時,趙玉軍卻主動承擔起亞冬會期間連云港出口、轉口到哈爾濱的郵件安檢工作。連續15天,他駐守在生產作業現場,每天堅持到凌晨兩點,直到哈爾濱郵件全部安檢完成并裝車發運后才離開。有同事拍下他深夜工作的背影——在空曠的車間里,一個穿著綠色工裝的身影,就像一座亮著的燈塔。
“家人都習慣了我的工作,對我也都表示支持。”談及家人,趙玉軍的眼中閃過一絲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正是這份理解與支持,讓他在無數個夜晚能夠心無旁騖地堅守崗位。
榮譽墻上,趙玉軍的證書并不顯眼,但每個都沉甸甸的:全國網運系統先進個人、江蘇省“寄遞安全衛士”……這些稱號背后,是一個普通郵政員工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就像他說的:“安檢機是死的,人是活的。多看一眼,可能就少一分危險。”在安全員崗位上的十年,他用行動踐行著“讓危險止步于安檢機前”的承諾。
夜深了,趙玉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巡檢。他的身影在監控屏幕上一閃而過,很快又消失在堆積如山的郵件中。在這個不眠的物流樞紐里,這個“安全擺渡人”的故事還在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