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菲 通訊員 王從帥)霧霾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治霾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日前,連云港市環保局發出“公開征求2017年治霾意見和建議”,面向全體連云港市民征詢治霾良策。
據介紹,自2013年使用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空氣質量以來,港城空氣優良天數持續增加,從2013年的242天,到2014年的250天,再到2015年的260天,空氣質量的持續向好凝聚著港城人的不懈努力。今年以來,港城治霾工作繼續發力,前11個月的空氣優良天數已經達到263天,超過去年全年總和,“港城藍”也多次刷爆連云港市民的朋友圈。
但是,在空氣優良天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大氣污染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據連云港市環保局大氣處負責人介紹,今年前11個月,港城共出現72個污染天,特別是進入12月以來,數次出現的瞬時性重污染天氣以及三次發布的重污染天氣藍色預警讓人意識到霧霾依舊頑固。隨著連云港市民對于霧霾關注度的日趨提高,聽取連云港市民意見,讓民眾為連云港市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支招,成為環保部門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的有力手段。
其實,今年以來,連云港市已經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連續出臺多個方案,包括《連云港市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16年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任務》《連云港市“無煤區”建設工作方案》《連云港市干洗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重點排污企業、違規小鍋爐、居民燃煤污染等做出了細致規定,而這些措施的落實,也讓連云港市今冬的空氣質量較往年大幅好轉。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要想使港城空氣質量再上新臺階,必須聽取連云港市民的心聲,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意見來重新調整和完善我們的治霾方案,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達成連云港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更高水平。”該負責人介紹,這也是連云港市環保部門首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詢治霾意見和建議。
該負責人表示,廣大連云港市民需準確認識霧和霾的區別,不要談“霧”色變。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懸浮在貼近地面的大氣中的大量微細水滴(或冰晶)的可見集合體,一般在午夜和早晨形成。霾又稱灰霾(煙霞),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比如19日早上那場引起連云港市民熱議并紛紛曬照的霧霾天氣,其實只是大霧而已,到下午和晚上污染物未能擴散,再加上外來污染物的堆積,才轉化成霾。
廣大連云港市民對治霾工作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在12月25日前通過以下兩個渠道提出:一是發送電子郵件至:lygs-zlc@126.com。二是將紙質信件郵寄至“連云港市海州區海昌南路78號,連云港市環保局大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