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段慧明 宋彥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地因地制宜謀劃發展重點。11月26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新時代、新征程”專欄,聚焦了東海鮮切花產業發展情況。這幾年,東海每年生產彩菊、百合等鮮切花3億多枝,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苗木基地。該縣花卉技術推廣站站長華小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東海結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不斷引進新品種,調優品種結構,滿足市場需求。據了解,下一步東海縣將開發花卉新品種,建設新技術示范中心,通過“農戶+合作社”模式,走品牌發展之路。
▲《新聞聯播》聚焦東海鮮切花產業發展
歷經15年的發展壯大,東海縣鮮花美麗產業不僅實現了規模種植面積的增幅擴張,而且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互聯網銷售上處于同行業領先的水平,概括起來就是“高大上、精細美”,奪得了一個個全國之冠、省市之最,成長為響當當的“富民朝陽大產業”,讓越來越多的花農過上了“花樣”生活。
▲大棚里長勢良好的百合花
在雙店鎮北溝鮮切花產業園,今年首批搶早上市的地理百合價格特別好,一扎(10枝)百合花賣到了60元,一個個花農喜出望外,忙著適時采摘鮮花銷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鮮花店。“真是規模出效益啊,俺家經營的12個溫室大棚春節前少說也能進賬60萬元。”40多歲的花農、市場經紀人單華云高興地說。
像單大姐這樣的規模種植大戶、“花老板”,園區里有幾百戶。他們能在高效農業發展中脫穎而出,得益于政府實施的產業帶動、政策驅動和技術推動。雙店鎮加強與北京西諾種業有限公司、荷蘭皇家范贊藤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精心打造國內首家百合試種中心,從荷蘭引進高檔百合新品種,利用占地15畝智能溫室進行工廠化繁育推廣,先后引進百合新品種100多個,百合新品種目前突破200多個,創造了全國之最,成為全國“品種最多、品種最優、品種最全”的百合花種植基地。
▲技術人員在給花農進行技術指導
2015年,“雙店鎮百合花”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有了“國字號”品牌撐腰,雙店鎮產業基地以百合種植為主打的鮮切花真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目前,百合花銷售量占據上海市場份額66%以上。雙店鎮從2000年僅有的40棟鮮花大棚占地不足40畝,到現在規模連片種植面積達1.6萬畝,以北溝為中心的鮮切花基地輻射10個自然村。基地的香水百合、郁金香、玫瑰、非洲菊、彩菊等20多種中高檔鮮切花四季常開,暢銷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從事鮮切花種植、種苗引進、產品銷售、網上營銷的人數達3000多人,帶動花農實現鮮切花銷售年收入5億元,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為改變提籃叫賣、田頭等客的傳統銷售模式,順應“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雙店鎮通過推行“基地+企業+電商+農戶”的經營模式,構筑起花農致富的新興產業鏈,打造省內首家鮮切花“淘寶鎮”,成功獲批“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鎮”。
▲種植戶開心地在收獲鮮切花
2013年以來,雙店鮮切花基地贏取了全國巾幗鮮切花示范基地、國家級氣象為農示范鎮、省鮮切花標準化示范區、省首批高水平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和省四星級旅游示范點等“金字招牌”。“晶都花卉”獲省名牌產品,并成功注冊國家級商標。“中國鮮切花第一鎮”、“中國花木之鄉”、“全國鮮切花生產示范區”、國家級生態鎮、省鮮切花進出口交易中心、省電子商務示范鄉鎮等一個個閃亮的榮譽讓東海鮮切花品牌名揚大江南北,鮮切花美麗產業已成為東海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