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李保成
“村民要語言文明、禮貌待人”“承包經營講信用,合同簽了要照辦”“村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場前屋后保持整潔”“千萬莫沾‘黃賭毒’,嚴格遵守社會公德”……這是東海縣駝峰鄉前薔薇村“村規民約”里的內容。村黨支部書記楊玉松告訴筆者,作為江蘇省民主法治村,施行幾年的“村規民約”已成為全體村民的行為準則。
昨天下午,筆者一走進該村,便被衛生整潔、花草靚麗的村容村貌吸引。寬敞的廣場上,籃球場、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在村口主干道的一側,整齊地豎立著兩排宣傳欄,一排展示著“善行義舉榜”,介紹“仁、敬、孝”典型人物的生動事跡;另一排則張貼著創建衛生城市的宣傳畫。 站在宣傳欄前,楊玉松介紹,把宣傳欄設到主干道旁邊,是為了讓更多的村民看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村風。她也坦言,當前農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環境衛生、違章搭建、鄰里矛盾和福利公平,這些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很難實現富民強村。
借著環境整治的東風,該村開始村容村貌大整治———河水更清了,道路更寬了,環境更靚了。但是美麗鄉村如果只有“硬件”建設,沒有“軟件”配套,沒有村民的全心投入,也就無法煥發文明鄉村的美麗與生機。為此,村黨支部、村委會廣泛召開黨內外群眾座談會,收集村民意見和建議,最后精編為十二條“村規民約”,涉及文明禮貌、講究衛生、家庭和諧、勤勞致富、遵守法規、矛盾調解等諸多內容。
如今,村規民約正“潤物細無聲”般地改變著前薔薇村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房前屋后的違章搭建拆除了,道路都變成了水泥大道,配有路燈、綠化,村民們越來越喜歡晚飯后出來健身活動。
在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活動中,村民相慶成主動清掃路邊垃圾,清除“牛皮癬”小廣告等,并勸說隨手亂扔垃圾的村民要愛護村莊環境。在他的勸說下,很多村民發動身邊的鄰居和親友一起愛護環境,當起了沒有佩戴紅袖標的志愿者。
今年,該村還出臺了16條“村民自治章程”,明確本村建設規劃等由村民代表會議決定;建立義務調解隊伍,調解民間糾紛;創建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和雙文明戶,剎聚眾賭博風、封建迷信風、婚喪事大辦風……一紙“村規民約”為村民樹立了一把“尺子”,正培育出管理民主、民風和諧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