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張開虎 宋彥偉) “沒想到受疫情影響,今年兩個大棚鮮切花還賣了6萬多。”5月26日,在連云港東海縣雙店鎮百合生產基地內,花農李本先駕駛著拖拉機,在棚內翻整收割后土地,“現在把地養好,等秋天再種百合花。”
在東海,像李本先這樣的花農有2萬多名,種植百合、非洲菊、郁金香等20多個種類、300多個品種,其中百合品種達到168個,是國內唯一品種最多、品種最新、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百合生產基地,產品銷往上海、南京、蘇州、西安、蘭州等地,占據上海百合70%左右市場份額。2015年“東海雙店百合花”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擁有鮮切花種植面積2.3萬畝,年銷售花卉帶來的經濟收入突破10億元,一支鮮花讓村民過上了“花樣”生活。
“我們這里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宜種植百合花。”東海縣花卉站站長華小平說,“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縣委縣政府就通過‘政府推動、個體投資、政策扶持、穩定發展’的思路,引導農戶發展以百合為代表的鮮切花種植產業,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該縣積極整合項目資金,幫助花農破解發展鮮切花種植的資金“瓶頸”。組織花農積極參加國內各種花卉博覽會,推介東海發展花卉產業的優惠政策,并每兩年舉辦一次花卉博覽會,幫助花農開拓視野,了解和掌握了花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可以說,現在每個花農都能較好地掌握花卉種植技術。”在雙店鎮三鋪村,黨總支書記郝大寶說,“三年時間,全村新建鮮切花大棚528棟,面積突破2000畝,成為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的好渠道。”三鋪村現有6200多口人,“十三五”期間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53人,是省定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過數萬元。通過發展鮮切花產業,目前該村低收入農戶全部脫貧,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在不斷提升服務花農質量的同時,還要提優花卉銷售渠道,讓東海的鮮花走進尋常百姓家。”對這一“美麗”產業,東海縣委書記高美峰尤為看重。為讓鮮切花銷售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東海縣在三鋪村建起了一棟建筑面積3190平方米的鮮切花電商物流中心,依托這一中心,開設了鮮切花網紅“直播間”和“花直達”云店智慧網絡銷售公益平臺,采用B2B2C模式,通過物流發往客戶,同城當日即可直接送達。目前該中心匯聚電商就業人員400余人,年銷售鮮切花達2000余萬株,交易額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