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一臺電腦、一副鍵盤、一場眼花繚亂的線上對戰———6月25日上午,首屆西游電競嘉年華暨連云港電競精英選拔賽在蘇寧廣場正式開幕。由我市各路青年組成的多個“戰隊”齊聚一堂,開始了一場虛擬的“競技”。
電競起源于游戲,興盛于互聯網,得益于政策助燃,中國電競產業從備受質疑到官方正名,如今步入發展快車道。今天的電子競技,已經成為集科技、競技、娛樂、社交于一身的獨立產業,規模擴大潛能突破、政策扶持初顯成效、商業融合產業升級。
而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電子競技的發展已經不再局限于一線大城市之中,更多二、三線城市也已經看到了電競產業廣闊的發展前景,開始探索電子競技在本區域內的發展道路。而借助這場新興賽事,足窺港城電競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思路。
電競運動在港城興起
“雖然我不是一個職業玩家,但幾年前接觸到王者榮耀,就被電競這項運動吸引,并且經常去成都、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地現場觀看KPL總決賽和亞洲杯的決賽;親自見證過像QG HAPPY、ESTAR-PRO等戰隊的捧杯,那一刻感受到了青春、熱血和激情,看到了無數年輕人為了夢想而拼搏的感動,更看到了我們中國青年的風貌。”這次活動主辦方連云港印象西游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汪洋,是我市走出去的著名配音員,在聲音工作領域從業十多年。“一直以來,讓我備感欣慰,同時也有感于我們連云港西游文化資源的豐富和寶貴,所以從幾年前,也投身連云港西游文化的宣傳推介和相關產業工作,想通過各種手段來弘揚我們本土的西游文化,助推本土文化事業蒸蒸日上。”
基于此理念,“電競”這一概念進入了他的視野。“電競”,即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是電子游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和棋藝等非電子游戲比賽類似,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號正式體育競賽項;到了2018年,雅加達第18屆亞運會將電子競技納為表演項目。
這幾年,電競運動在我國風生水起,有越來越火熱的態勢。根據權威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網民數量為43.9億,其中電競觀眾約占10.34%。中國如今已成全球最大的電競用戶市場,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核心電競愛好者,達到7500萬。2019年,由楊洋主演的電視劇《全職高手》熱播,也正面展現了這場運動的魅力。其中,來自我市的青年演員范津瑋還擔任了重要角色,而在諸如《親愛的,熱愛的》《唐人街探案》網劇中,均對這類運動有所展現。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爭奪戰中,來自中國LPL賽區的IG戰隊以3比0的比分擊敗了歐洲的Fnatic戰隊,斬獲2018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世界冠軍。在此之前,中國戰隊已先后奪得季中冠軍賽世界冠軍、洲際系列賽亞洲冠軍以及雅加達亞運會英雄聯盟項目金牌,2018全年實現大滿貫。
汪洋感慨道,“國家政策的傾斜,被各地政府視為風向標,讓二、三線城市看到了一種帶動城市發展的新機遇。每場具有一定規模的電競賽事,都會吸引包括選手、觀眾、賽事組織者在內的數萬人的參與,這無疑會極大刺激當地旅游業、游戲業、酒店服務業的發展,為賽事舉辦地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市電競產業尚在起步階段
“電競這項運動和賽事,除了在少數一線城市開展比較火爆和成熟,其他城市大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據汪洋介紹,“在這項賽事之前,港城基本是沒有同類規模的賽事舉行,有的也僅是一些高校學生自發組織的電競活動,尚處于小眾范疇。不過賽事招募一發布,就吸引了諸多港城青年人的關注和參與,足見民間有大量潛在人群熱衷這一領域。”
與此同時,“電競”這項概念在本市市民眼中,尚顯得陌生,且存在一定的偏見。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大部分都坦誠并不了解這一概念。經過一番解釋后,也基本將其與“打游戲”畫等號,這個觀念尤其在一些學生家長身上明顯表現出來,持“批評”態度。江蘇海洋大學一位熱愛電競的大學生分析道:“很明顯,這個概念很容易讓一些家長想起曾經或者現在自己孩子沉迷網游的痛苦經歷,存在對孩子網癮難戒的擔憂,所以下意識地談游戲色變。”實際上,一直以來,業內一直在試圖對電競行業“去妖魔化”。馬化騰曾在兩會上表示:不是所有游戲都是惡魔,家長不應該只看到游戲的負面。
好在,時至今日,隨著電競的受眾和影響力快速增大,一些家長正在改變觀念,一些城市也敏銳意識到電競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提升經濟活力、助力城市轉型升級,因此便有了發展電競產業的強烈訴求。汪洋介紹道:“對于城市來說,電競可以為城市帶來年輕群體的聚集,新興產業的聚落;對于電競來說,城市可以為電競提供最好的承載場地,良好的產業落地政策,電競與城市可以相互成就,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國際電子競技聯合會(GEF)的成立,為電競打開了通往傳統體育的大門;2020年第十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將在上海舉行;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在發力;一些中小城市也紛紛加入“賽道”,其中不少都曾提出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級的投資計劃。有人稱:“港城不該后知后覺。”
電競或開拓城市經濟全新增長點
6月24日,首屆中國·南京電競產業發展論壇在南京市江寧區舉辦。會上,作為江蘇首個電競文創產業集聚區所在地,國家級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了《江寧開發區促進電競產業加快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從計劃中看到,江寧開發區目標是,到2022年底引進省級以上平臺不少于5個,每年舉辦電競賽事或行業活動不少于15場,引入40+骨干電競產業。電競已是數字消費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當下,電競產業的規模正不斷擴大,電競俱樂部的估值也在快速提升,電競本身目前也在不斷“出圈”,比如電競綜藝等等。同時,電競賽事版權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伽馬數據于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20年1至3月,國內移動游戲市場收入達550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9%。業內人士說,在國內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戰略中,三大運營商均把電競產業項目放在了突出位置。電競不僅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體育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將是中國5G戰略能否與時下年輕人的生產生活密切結合的重要因素。
“這是個方興未艾的全新領域,對于推動這種流行文化的普及,助推地方經濟的發展,我覺得我們連云港的年輕人,一定也能行。這個過程可能是漫長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付出汗水甚至淚水。”據汪洋介紹,這次,他專門邀請了我市DN街舞團隊和動漫協會的諸多coser(角色扮演),一起助力這場電競比賽。同時,他們也在聯合港城文化界人士創立西游電競俱樂部,推動這一文體樣式在港城“生根發芽”;希望聯合港城各界有識之士推動電競產業落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產業體系,為港城帶來新的“潮流文化”。
當然,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想要通過電子競技推動經濟發展,單憑舉辦賽事一項是很難實現的,還需要通過完善產業鏈的布局來穩固電競發展的根基,與高校合作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并與專業的電競企業合作,才能保證電子競技能夠對城市的發展發揮最大的作用。
圖為比賽現場。(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