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侍敏 王從娟
戰火紛飛的歲月,他不僅積極主動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甘愿冒著生命危險給前方大部隊送物質、送情報;為消滅“鬼子”,他還利用自己對當地地形熟悉的優勢帶領八路軍包圍被日本人占領的村莊;新中國成立后,他又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奮斗在建設新中國的最前沿……
百年歲月亦如白駒過隙,如今的中國已然強大,百姓生活幸福安康,104歲的陳玉春,經常在品味幸福生活的時候,回憶起以往的崢嶸歲月,而這時,有著75年黨齡的他不禁感慨道:“共產黨帶領我們‘打天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小康生活。”
不懼危險
跟著共產黨“打天下”
日前,連云港贛榆區門河鎮大瓦溝村的水泥路,在午后暖陽的照耀下,亦顯出脈脈溫情;金色的陽光透過路兩側行道樹的枝干,灑向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一派生機盎然。我們在這個暖洋洋的午后,來到104歲老黨員陳玉春家里。
“這位‘老太爺’在我們村年齡最大、輩分最長、見過的世面最多,他可是我們村的‘老祖宗’了。”大瓦溝村黨總支書記陳慶建笑著告訴我們,雖然已過百歲,但老人身體一直很硬朗,不但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還能挎著籃子徒步一兩公里到隔壁村子趕集。不過十幾天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正躺在床上休養。
1918年7月出生的陳玉春,如今和兒子陳敬華住在一起。走進屋子,正在床上閉目養神的老人聽到腳步聲,立刻睜開雙眼,見到有人來訪,老人便樂了起來。“他高興呀,這么多人來看他呢。”陳敬華告訴我們,作為一名百歲黨員,逢年過節,政府都會派人前來慰問,這個時候,就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候。
陳敬華告訴我們,父親是194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如今已有75年黨齡。“那個時候,入黨都是秘密的,就連身邊的親人都不知道。”對于自己的入黨介紹人,躺在床上的陳玉春老人至今還記得:“是陳玉福!”而陳玉福,正是當年大瓦溝村的村長。
“那時的黨員,可都是經過血與火的洗禮。”陳敬華說,“入黨前,父親就一直秘密地為前線部隊服務,給他們送過物資,送過情報,還帶著八路軍包圍并成功解放曉莊。”曉莊距離大瓦溝村大約兩三公里路,當時已經被日寇占據,曉莊村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陳玉春利用自己對當地地形比較熟悉的優勢,經常深入敵人內部打探情報,后來,在他的帶領下,附近的八路軍包圍曉莊,并消滅了日寇,成功解放了曉莊。
戰火紛飛的歲月,老百姓即使待在家里也不安全,陳玉春卻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化裝成普通老百姓,頻繁、秘密地從事后方工作。因為他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大家走出黑暗,走向光明,走上勝利的道路。
默默奉獻
帶領群眾建設新中國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誕生的日子里,陳玉春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歡欣、激動、鼓舞。即使這么多年過去了,他依然記得自己當時的心情:“我們那個高興勁兒,無法用言語形容,終于推翻壓迫窮苦百姓的舊社會了。”
建國初期的貧窮和艱難,是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想象的。因為幾十年戰爭的洗禮,因為新中國尚且年輕,新中國舉步維艱,很多老百姓還達不到溫飽的生活水準。然而,年輕的他堅信,這樣的貧窮和困頓只是暫時的,只要堅定不移地跟隨黨的步伐,就一定能夠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那時的他,渾身充滿了干勁,做什么事都沖在前面,不論是挖溝、排水,還是造土肥、掃大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黨員,我就得帶頭。”兒子陳敬華說,“那時村里養了幾十頭耕牛和毛驢,為了讓它們有勁干活,父親天不亮就去地里割草,喂牛、喂驢,有時甚至省下自家那點不多的口糧,也要讓耕牛和毛驢吃飽。”
正是因為有了共產黨的領導,有了千千萬萬像陳玉春這樣默默奉獻的老黨員,新中國才一日強過一日,人民的日子才一天好過一天。這也讓陳玉春更加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飲水思源
感恩如今的幸福生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即便百年也是轉眼之間。如今,陳玉春老人已經104歲了,即使年邁,他依舊不會缺席村子里每個月10日、20日的黨員學習會,他在會上給年輕的黨員們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他告訴年輕黨員們,眼下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大家要珍惜、要感恩、要奮斗。他經常會說:“感謝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大瓦溝村,早已舊貌換新顏: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的黃泥路早就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8條總長6000多米的水泥路;到了晚上,一盞盞路燈將村子照得仿若白晝;家家戶戶住的土坯房、茅草屋,也變成了大瓦房和樓房。
“我們的村容村貌在這幾年也有很大的改變。”陳慶建說,“村里不僅鋪了水泥路、安裝了路燈,道路兩邊還栽上了四季常青的行道樹,增設了健身廣場。市自然資源局還出資100余萬元,幫村里建設了集體廠房和便民服務中心。就在不久前,村民們又自發捐款14萬元,用于建設村門樓、安裝路燈以及電子屏幕,村民不出村子就能看電影。”
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陳玉春老人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的見證者,老人經常對身邊人無限感慨地說:“是共產黨帶領我們‘打天下’,帶著我們奔向小康的幸福路,我們要飲水思源,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