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
【連網】 西邊的太陽落山后,海港的燈便熱鬧起來。
有位海港工人在詩中寫道:“沒有光明的夜很是悠長/沒有光明的夢纏著彷徨/燈,點亮了這里的夢想/燈,燃起了海港的希望”。其實,對于港口的燈,我并不陌生。燈桿從上世紀的木桿、水泥桿、鐵桿到現在的金屬成品桿,燈源從白熾燈到惰性氣體燈再到LED燈。雖然日往月來,港口的燈具在不斷變化,但港口每一個夜晚的燈火輝煌卻從未改變。
已經退休多年的老李就住在離海港不遠的山邊,退休前他是一名海港電工。有時候老李晚上會跟老伴沿著環山路散散步,燈光似火的碼頭總讓他的目光久久停留。
望著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老李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過去。
那一年的夏天,碼頭生產特別繁忙,老李所在公司因為搶裝一艘外輪,領導要求電工班晚上留下來保障供電。接到任務的老李不敢怠慢,立即和工友一起對幾處易發故障點進行排查。老李清楚地記得,晚上9點左右時,倉庫前高桿燈突然熄滅,現場頓時黑了不少。照明不好對晚上作業來講是安全大忌,現場安全與調度溝通后果斷停止貨物出庫。很少出現的情況恰恰出現在生產關鍵時刻,時間就是效益,老李二話沒說爬上三十多米高的燈桿,發現高壓鈉燈燈泡已經完全燒黑,他立即更換了燈泡。
十分鐘時間,現場的照明恢復如常,機械又歡唱起來。剛上個廁所回來的碼頭工人們一看那么高的燈又亮了,都紛紛說:“這么短時間能把燈弄亮,公司這幫電工還真有些本領!”
老李講這件事給老伴聽,有些感慨地說:“聽了一輩子好聽話,那天晚上聽到的這句話最舒心。”
老伴回答說:“你這輩子就是一個電燈匠,就像碼頭的一盞燈。”
碼頭的燈像一輪明月升起在老李記憶的夜空中,碼頭的燈也如一撮火焰點亮了小王記憶。
和老李一樣,小王也是位碼頭電工,要問他對碼頭燈光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事,小王一定會講這個故事給你聽。
那是在碼頭舉行的一場大型演出。當晚,燈光映襯下的舞臺絢麗奪目、五彩繽紛,小王負責演出的供電保障,他和同事每隔半小時就要測量一次回路負荷。直到演出前,電路都保持在正常狀態,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即將開始的精彩節目。
演出馬上拉開序幕,主持人準備登場。小王突然看見不遠處亮起了一片彩燈,燈光炫目華麗引人入勝,點燃了整個演出會場的氣氛。現場很多人都陶醉在美麗的燈光下,而小王的心卻緊繃起來,這么多的彩燈不會接到演出專用電路上吧?他來不及多想,迅速拿起工具直奔配電箱。果不其然,彩燈真的接到了主開關上,過負荷已經造成開關發熱,隨時都會啟動保護跳閘,引發斷電。小王迅速解除了彩燈線路。一大片彩燈熄了,可小王的心卻敞亮起來。彩燈熄滅后,演出團隊的負責人和電工怒氣沖沖地來到配電箱前,他們質問小王為什么要斷線,當聽完小王的解釋又用手背靠了靠還有余熱的開關時,負責人握緊小王的手連聲說感謝。
精彩的節目開始了,五彩的燈光舞動起來,可小王卻無法欣賞,因為他此時正守護在配電箱前。
那一晚,小王是海港最亮的一盞燈。
有幸參加過一次座談會,更有幸的是我的座位緊挨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唐艷。那天,我和她到會場都很早,以至于偌大的會場只有我們兩個人。我打量著身邊的唐艷,她中等身材,穿了一身黑色的套裝,梳了個馬尾辮,有些瘦削的臉上帶著笑意,和藹可親,一副鄰家大姐的樣子。
我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坐在我身邊的大姐就是集無數榮譽于一身的唐艷,她可是我們連云港港人人皆知的公眾人物。
座談會輪到唐姐發言時,我趕緊豎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而錯過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唐姐的發言很家常,就像在講述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她從1990年來到港口成為一名鏟車司機,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7年,日月如梭、寒來暑往,她把青春留在了小小的駕駛里。“苦練、勤奮、付出、鉆研”,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和忘我的付出,她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本領,能嫻熟地駕駛各種型號的鏟車,可以進行多種高難度裝卸作業,多次在技術比武中奪得第一名。
當唐艷講到這么多年來,她把時間都給了工作,最對不起她的孩子時,我看到這位堅強的女性紅了眼眶。都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可在工作中無比堅強的唐艷,想到孩子時卻愧疚萬分。唐艷的故事將只有“大家”強才會有“小家”好的道理,體現得淋漓盡致。
聽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唐艷的發言,我在筆記本里寫下:唐艷—連云港港口最亮的燈。
今年,迎來了祖國成立70周年。在70年間的每一個日子里,連云港港一盞盞、一代代海港之燈燦爛輝煌、明光爍亮,把碼頭照亮,將明天點燃,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