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7月17日上午10:00
地點: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
主持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劉成文
發布人: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王成章
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吳亞東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工程師 胡永濤
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連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彭晨
劉成文: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舉行“勇挑大梁 沖刺決勝”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采訪活動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主題是“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我們邀請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成章介紹相關情況,和王主任一起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市交通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亞東,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工程師胡永濤,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連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彭晨。我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成文,本場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我們先請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成章為大家介紹我市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方面相關情況。
王成章: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連云港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下面就我市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方面相關情況作一個介紹。
連云港是“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戰略支點、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是我國11個國際樞紐海港和長三角港口群主要港口之一。“十四五”以來,連云港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扎實做好對口援疆工作。通過強化規劃引領、政策支持和項目帶動,統籌推進重大戰略落地見效,為我市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和長三角北翼增長極、對口支援新疆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連云港市加快建設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產業發展中心、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充分發揮東西雙向開放優勢,提升港口口岸功能,積極構建多式聯運平臺,加強產業對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一是以基礎設施連通為重點,暢通長三角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不斷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集疏運綜合服務體系。4D級連云港花果山機場建成通航。連淮、連宿高速公路及一批國省道干線加快建設。市開發區加工裝配工業園區鐵路專用線進入試運行階段,徐圩新區產業區鐵路專用線綜合作業場施工基本完成,贛榆港區鐵路專用線二期、旗臺作業區礦石碼頭鐵路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徐圩港區疏港航道、連云港區疏港航道前期工作全面加快,宿連航道一期完工,二期工程正加速推進。按照省委信長星書記作出“進了連云港就是進了上海港”的更高要求,深化與上海港戰略合作,開通“連申快航”等航線,在業務融合、市場結合、資源聚合中做大港口體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打造長三角港口群北翼強港。助推錦江航運開通連云港越泰航線,與安徽省港航集團、徐州港等深化合作。發揮上合組織出海基地作用,深化與西安、蘭州等陸港合作,服務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強化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中轉功能,服務周邊省市、長三角地區出口貨物通過連云港港西進東出,打造長三角地區鏈接歐亞的重要轉換節點。發揮徐州淮海國際陸港、連云港國際樞紐海港、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優勢,進一步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暢通內外循環,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二是以產業協作為核心,加速對接長三角優質資源。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基礎,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鏈,加快提升產業發展能級。連云港市石化基地作為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為長三角地區能源資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圍繞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目標,形成從基礎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全產業鏈布局,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與長三角地區紡織、電子、汽車等產業形成上下游配套。布局抽水蓄能電站、LNG接收站等清潔能源項目,助力長三角能源結構優化。探索實施生物醫藥等產業“研發在長三角、中試和生產在連云港”的“研發+基地”模式,泰連錫國家級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恒瑞醫藥、豪森藥業、正大天晴等龍頭企業多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其中恒瑞醫藥2024年研發投入占比29.4%,位居全國醫藥行業前列。截至2024年,我市累計擁有生物醫藥企業136家,生物醫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34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同上海市聯建的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加快建設,與長電科技、蘇豪控股簽訂戰略協議。
三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強長三角新型協作合作。突出連云港產業特色,主動對接長三角優質創新資源。與復旦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院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與中國藥科大學等5家高校簽訂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協議。與江南大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無錫共建4家科創飛地,2025年新入駐企業13家、總在駐企業79家。無錫連云港工業園區加盟長三角一體化太湖融合創新聯盟。與無錫合作共建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成立連云港市新醫藥產學研合作聯盟,恒瑞醫藥、豪森藥業、中復神鷹碳纖維等企業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積極融入江蘇沿海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布局,設立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成立省級涉海產學研合作聯盟。與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強對接,共建企業聯合創新中心15家。
四是以聯動創新為重點,提升長三角區域協同開放水平。圍繞深化與長三角協同聯動創新,積極探索連云港經驗,形成“創新多式聯運協同監管服務體系”“‘電動化’助推低碳港口建設”“中韓陸海聯運甩掛運輸通關‘零待時’”等制度創新成果,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打造“‘公鐵海河’多式聯運品牌”,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獲評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秀觀察案例。與南通、鹽城等省內沿海城市聯動創新,積極推動政務服務一體化改革。通過推進海關跨關區協同監管、海事政務“跨域辦”,成功落地長三角“新三樣”貨物水水中轉“一程申報、一單到底、一箱到底”“連云港—上海”聯動接卸等便利化措施,為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二、打造“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支點,提升陸海聯運樞紐能級
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東端起點,連云港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全面提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能級,促進沿線各地區協調聯動發展”部署要求,夯實合作根基、拓展合作領域、打造合作亮點,全面深化與共建國家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
一是國際物流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創新合作聯動模式,與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實現業務聯動、人員互派、信息聯通、資源共享,成為服務中亞五國的綜合物流貿易平臺;東門無水港10條寬軌鐵路線正式投入運營,“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提質擴容”邁出了重要一步;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持續完善功能布局,做強開放載體,獲批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全省率先實現整船帝王蟹進口,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成功開行,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功能不斷提升。“十四五”期間,中哈基地和東門無水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突破200萬標箱,上合物流園物流總量達2.1億噸。
二是中歐班列樞紐功能顯著增強。中歐班列網絡布局持續優化,形成5個口岸、6條精品線路的國際運輸體系,覆蓋亞歐100多個站點。連云港—徐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成功獲批,躋身全國14個國家級集結中心行列,樞紐地位顯著提升。創新推出中歐班列保稅轉出口新模式,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典型經驗,示范效應突出。運營規模持續擴大,開行量由2021年的619列增長到2024年的911列,年均增長超過10%,累計開行量超3000列。今年1—6月累計開行班列467列,過境業務量占全國40%,領先優勢持續鞏固。
三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體系加速完善。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通過引入上港集團戰略投資、與徐州組建合資運營公司、與霍爾果斯市共建新亞歐陸海聯運數據通道等舉措,強化與長三角和隴海沿線地區合作。陸海聯運通道能級顯著提升,已建成阿拉木圖等6個海外倉,完成“一帶一路”里海供應鏈基地主體工程,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順利推進,其先導區已于今年6月正式投用,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三節點樞紐一體化”運營體系加快成型。
四是對外經貿合作取得新突破。組織企業赴中亞、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地區參加重點展會、開展經貿對接,開拓共建國家市場。2024年,與共建國家貿易額突破1200億元,首破千億元大關。務實推進雙向投資,2024年以來共建國家在我市投資設立企業31個,合同外資4.5億美元,占全市的44.1%。截至2024年底,我市在共建國家投資項目35個,中方投資額4.36億美元,恒瑞醫藥首次在新加坡協議投資1125萬美元,貿易投資合作態勢穩定向好。
五是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拓展。擴大多領域國際合作,連云港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高質量承辦首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上合組織圓桌會議等活動,獲批成立中哈實業家委員會(江蘇省)地方聯絡辦公室。高標準打造連云港“一帶一路”技術轉移中心,為先進技術、人才和項目落戶連云港提供有力支撐。深化與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大學共建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研究院,舉辦三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人才交流活動,在馬來西亞設立“連云港—怡保友好交流中心”,進一步促進雙方文旅、教育和商務交流合作。
三、深化對口支援新疆工作,譜寫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重要內容。連云港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對口支援作為重大責任,先后組建11批援疆工作組走進北疆大地,協同推進項目援疆、產業援疆、人才援疆,與霍爾果斯各族干部群眾攜手并肩、團結奮斗,共同書寫新時代對口援建的嶄新篇章。
一是高標準實施援建項目,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聚焦當地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金投向,切實抓好援建項目組織實施,持續改善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讓邊疆各族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十四五”以來,我市先后組織實施援疆項目76個,累計安排援疆資金37264萬元。建成霍爾果斯市蘇港高級中學、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都拉塔口岸中小微企業創業園、冰鮮水產品指定進口市場檢驗檢疫等重點工程,提升了受援地區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
二是更實舉措深化產業合作,夯實邊疆發展硬支撐。連霍兩地同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連云港港是我國中西部和中亞地區最便捷出海口,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西部綜合運?量最大的國?家一類陸?路公路口岸,在中歐班列等領域有良好合作基礎和廣闊合作空間。“十四五”以來,積極服務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推動連云港、霍爾果斯、鄭州、營口簽署東中西部自貿試驗片區四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連云港港口集團參與共建霍爾果斯智慧口岸,新亞歐陸海聯運數據大通道建設項目啟動實施。積極融入跨里海運輸走廊,依托霍爾果斯無水港、國際班列等載體,用好中歐班列合作論壇、絲路物博會等平臺,持續深化與霍爾果斯的對接合作。切實把兩地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三是更寬渠道強化智力支持,打造人才發展生態鏈。圍繞霍爾果斯經濟社會發展所需,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選派經濟、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專業人才,深入開展“組團式”援疆,加大兩地干部人才交流力度,為霍爾果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強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十四五”以來,連云港市教育系統、醫療系統累計分別選派61人、70人援疆,有力提升受援地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
四是更廣領域促進人文交流,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持續深化兩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交往互訪,常態化推進鎮村結對共建、學校結對幫扶。開展“手拉手”民族團結書信交友、“點亮微心愿 愛心助成長”圓夢、“海生草”公益項目、“連霍同行”青少年夏令營等活動。“助力非遺傳承 促進民族交融”職教培訓項目入選國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2023年全國試點示范項目”。通過系列交流交往活動,持續鞏固深厚友誼,推動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下一步,連云港市將不斷強化政治擔當和答卷意識,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緊扣“高質量”和“一體化”兩個關鍵,圍繞建設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強港,用足用好港口支持政策,致力在通道建設、市場培育、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加快中西部物流節點布局,緊盯內陸無水港、內河港、物流集團等平臺資源,致力提高補鏈強鏈水平,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重要支點。持續深化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加大產業援疆、人才援疆,通過項目建設、產業協同和民生幫扶,切實扛起援疆工作的使命擔當。
劉成文: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記者:我是新華社中經社記者。交通不僅是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更是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主力軍。請問連云港市在打造高效暢通的海陸空國際運輸樞紐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舉措?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市交通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亞東回答。
吳亞東:“十四五”以來,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發揮先行官和主力軍作用,初步構建了“大樞紐、大路網、大運輸”的海陸空多式聯運綜合交通運輸格局,堅定不移服務推進全市開放發展大局。下一步,我們將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力打造高效暢通的海陸空國際運輸樞紐。
一是建強海港樞紐,全面提升出海口功能。加快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建設,研究推進改擴建二期前期工作,爭取納入交通運輸部水運工程“十五五”規劃項目。改造提升廟嶺作業區25—27#集裝箱泊位、旗臺作業區81—82#散貨泊位,推進旗臺作業區85—86#散貨泊位前期工作。建成啟用連云港國際糧食集散中心一期工程,加快形成糧食倉儲中轉基地。建成通航宿連三級航道,推進徐圩港區疏港航道以及海河聯運區建設,加快連云港區疏港航道及宿連航道二級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力爭2026年開工建設。
二是補強交通網絡,不斷增強樞紐輻射能級。優化公路網絡結構,推動連淮高速主體工程完工,建成連宿高速徐圩至灌云段,開工建設機場大道。加快鐵路網絡完善,全力匯報爭取連臨高鐵、沿海高鐵連鹽段、連宿蚌鐵路納入國家級規劃,開工建設贛榆港區鐵路專用線二期,完成旗臺作業區礦石碼頭鐵路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深挖航空發展潛力,加密干線機場網絡,推動低空飛行服務平臺建設和東海、灌南通用機場前期工作。
三是提升標桿示范,著力暢通陸海聯運通道。高質量推進連徐中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持續鞏固中亞主通道地位。深化與上海港全方位合作,全年新開加密集裝箱航線8條以上,連申快航沖刺15萬標箱。拓展完善海鐵聯運通道網絡,力爭全年海鐵聯運量增長15%;加快海河聯運擴量發展,深化與沿線主要內河港戰略合作及業務協作,探索“多港一航”運營模式,將宿連航道打造成為蘇北、魯南等更便捷出海黃金通道。
四是深化改革創新,增強交通支撐能力。強化交通領域自貿創新,深入實施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和“一單制”交通強國專項改革試點。呼應中日韓自貿區重啟新機遇,提升中韓海上客貨班輪運營質效,配合推進國際郵輪復航。加快實施“連徐淮”組合樞紐項目,落實交通物流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爭取中央及省級對交通重大項目資金補助,為交通樞紐建設提供強支撐。
記者:我是揚子晚報記者。前不久,連云港港口集團與上港集團完成股權過戶,標志港口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成果。請問,連云港港口在服務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及其他國家重大戰略上,還有哪些進展?謝謝!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港口集團總工程師胡永濤回答。
胡永濤: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連云港港持續發揮陸海轉換、東西并進的國際樞紐海港優勢,在服務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國家重大戰略中,不斷展現作為、取得新成效。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方面,持續深化與上港集團“資本合作+戰略聯動”,推動集裝箱一體化運營,合資成立互連集裝箱公司,成功舉辦了三屆滬連港航合作交流會,并協同打造東北亞連云港空箱服務中心。去年以來,市交通局會同港口控股集團積極搶抓上一輪政策于年底到期、新一輪政策調研評估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近年來與上海港深化合作形成的業務基礎,主動向省交通廳、交通部匯報爭取。2024年12月3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連云港港納入試點范圍,將連云港港納入以上海港洋山港區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港口。這一突破,將吸引外資班輪公司在連云港優化外貿集裝箱航線布局,進一步支撐集裝箱增量和新航線開發,有利于連云港充分發揮自貿區優勢,助推連云港提升國際樞紐海港能級,深化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聯動效應,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今年以來,我們新開加密了紅海、東南亞、日本等5條集裝箱航線,“連申快航”完成7.7萬標箱、同比增長19.7%,創新推出“隴海線+連申快航”一單制產品,為蘇北及隴海沿線地區開辟了更加便捷經濟的“陸改水”出海新通道。今年6月30日,港口股份公司18%股份順利過戶至上港集團,上港集團正式成為“連云港”股票的第二大股東。這為雙方全方位深化戰略合作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
在服務“一帶一路”與開放大局方面,我們堅持“以向東開放引領向西開放”,持續放大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互聯互通效能。在徐州、蘭州、霍爾果斯等節點合資運營物流場站或供應鏈公司,徐州、鄭州班列入圖運行并創新開展“一單制”服務。今年上半年,海鐵聯運、海河聯運量分別同比增長3.8%和13.2%。我們積極融入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哈國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10條寬軌鐵路、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先導區建成投用,連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構成“三節點樞紐一體化”運營格局,今年上半年,連云港開行國際班列467列,圓滿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
當前和下一步,我們將錨定現代化國際樞紐海港建設發展目標,創新實施打造標桿示范項目、融入長三角發展、做足隴海線文章等發展戰略,服務構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在全國全省開放大局中彰顯更強擔當。
一方面,將借助“引戰投”事項落地契機,進一步深化與上港集團戰略合作,加快成立汽車滾裝合資公司,推動集裝箱一體化運營提質增效,拓展沿海捎帶業務規模,助力“連申快航”沖刺15萬標箱;同時,持續將海港服務功能向中西部延伸,拓展“連申快航+鐵路、+內河”多式聯運覆蓋面。全年計劃新開加密8條以上集裝箱航線,包括計劃7月下旬開通至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線。
另一方面,將貫徹落實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精神,確保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新亞歐陸海聯運數據大通道一期如期建成。加快連徐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加強日韓、東南亞等國際貨源開發,鞏固中亞雙向過境的主通道地位,全年力爭開行國際班列912列以上,努力將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成為落實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黃金通道。
記者:我是連云港日報記者。請問我市在打造上合組織出海基地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劉成文:這個問題請連云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連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彭晨回答。
彭晨: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是連云港市在建設 “一帶一路” 戰略支點進程中,構建的 “兩基地一班列” 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啟動建設以來,園區始終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全面落實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十四次會議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打造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功能定位,專注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全鏈條倉儲、物流服務,在配套功能提升、多式聯運體系建設、國際物流布局及區域合作等領域取得多方面成果。
能級提升與產業生態實現集群化突破。園區已構建起“全業態覆蓋、全鏈條貫通”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公路港、保稅物流中心、鐵路專用線及場站、內河碼頭等核心設施全面投運,高標倉、冷鏈倉、儲備倉等專業倉儲規模持續擴容。中外運物流集散中心、新加坡豐樹物流產業園等標桿項目穩定運營,云港冷鏈產業園、豐禾糧倉等專業業態形成規模效應;恒鑫通進口資源加工、烏茲別克斯坦通用汽車零配件分撥基地等項目落地,園區物流產業鏈正向“倉儲—加工—分撥”一體化延伸。截至2024年底,園區累計完成物流量3.25億噸,物流業主營收入達202.82億元,核心經濟指標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
立體交通網絡加速成型。內河碼頭44個1000 噸級泊位通過疏港航道連通淮河、京杭運河及長江水系,常態化運營內河集裝箱航線近20條,形成“河海聯運”物流通道。2022年10月,園區成功開行江蘇省首條中吉烏鐵公聯運國際貨運班列,日均發運貨物1.2萬噸,累計發運2719車,為中亞國家提供了“鐵路+公路”跨境運輸園區方案,成為中歐班列的重要補充線路。
東西雙向開放格局持續深化。園區已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等6個“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重點城市布局海外倉,形成“東部沿海出口基地—中西部物流集結中心—中亞國家海外倉” 的三級樞紐聯動模式。該模式通過多倉協同實現國際物流倉儲、分撥、中轉的高效輻射,推動連云港從“區域物流節點”向“國際供應鏈樞紐”升級。
區域合作能力與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園區通過“會議搭臺、合作唱戲” 強化品牌引領,成功舉辦三屆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圓桌會議,承辦中韓鐵路合作第十六次會議、上合組織鐵路物流首期研修班等國際活動,形成行業交流平臺;與霍爾果斯經濟特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等20余家國內重點園區及經濟開發區簽署友好合作協議與戰略框架協議,籌劃物流資源跨區域聯動。
下一步,園區作為上合組織框架下物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將持續優化空間布局,深度完善物流體系,全力推動產業融合,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為成員國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助力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劉成文:謝謝王主任,也謝謝其他三位發布人。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其他問題,會后可以和相關部門聯系進行深入采訪。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我們下次再見。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