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梁 杰 孫萬飛)日前,一位七旬老人顫顫巍巍地推開了海州開發區許莊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站大門,正在梳理轄區流動人口的開發區派出所副所長張景陽抬頭看見了面露難色的老人,立刻起身將老人扶到站內椅子上坐下,耐心詢問老人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
老人看到警察如此熱情,便把家里的難題告訴了張景陽。老人目前租住在派出所轄區的許莊村,家里有一個腦癱的兒子,這幾天村里通知老人去領兒子的殘疾人補貼,卻發現兒子的身份證早就過了期,本想重新補辦,可是老人一家的戶籍地還在浦西派出所,聽說現在辦身份證需要本人到現場拍照、按指紋,老人為沒辦法把兒子帶到那么遠的地方去而犯愁。這時有好心的鄰居告訴老人,開發區派出所在村口有個服務站,可以去那里問問民警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老人便來到了這里。
了解了情況后,張景陽告訴老人,根據去年底出臺的江蘇省戶口辦理“放管服”十項措施,現在身份證已經實行全市通辦,即使戶口在別的派出所也可以就近在當地派出所辦理,而且對于老人的兒子這樣行動不便的群眾,派出所民警可以帶著儀器上門辦理。聽到張所長的話,老人激動不已,連連稱贊現在的政策好,張景陽與老人當場約定第二天上午就上門辦理。
3月22日上午,女民警段夢繁和輔警帶著儀器來到了老人家中,卻發現辦理條件比想象的還要困難。原來老人的兒子已經癱瘓在床十幾年,肌肉嚴重萎縮導致坐起來也很困難,老人的兒子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也無法控制面部表情,而且屋內光線太暗。“辦法總比困難多。”她們二人先找了一塊白布墊在青年的背后充當背景墻,然后一人站在椅子上一手拿著打開閃光燈的手機,一手拿相機,準備從上往下拍攝,另一人設法控制殘疾青年的睡姿和面部表情,捕捉最佳拍照時機,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拍下了符合身份證辦理條件的照片。
等到采集完殘疾青年的指紋,女民警和輔警已是滿頭大汗,老人十分過意不去,堅持要留她們吃午飯,可她們謝絕了老人的好意,對老人說:“服務群眾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這些都是我們應當做的!”老人連連稱贊開發區派出所是群眾的貼心人,一直把民警和輔警送到路口才肯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