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飛
“翠綠,沒有氣了,大中午,燃氣公司也下班了,這可怎么辦?”妻說:“沒事,前些日子燃氣公司來家換燃氣表了,現在不用朝那跑了,在家打開微信,找到東海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微信平臺,工人給的發票上有說明,你按照說明操作就可以了。”我找到工人留下的發票,按照說明。點擊網絡充值,找到A10表充值,輸入用戶號,付款,瞬間搞定。打開燃氣灶,看到灶頭又熊熊燃燒起來,心里無比高興,我感慨萬分,不由得讓我回憶起過去。
我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在我剛記事的時候,家家戶戶做飯用的是土灶,物質匱乏,連柴火都不夠燒。那時候還是大集體,生產隊分草,是根據家里的人口多少分的。到冬天,草不夠燒的時候,拾草的任務就落在我的身上。秋天,母親找根粗鐵絲,我就帶上鐵絲,用鐵絲串樹葉,常常滿載而歸,母親夸獎我,可我看到別的小朋友自由自在地玩,心里很不是滋味。土灶時間長了,由于煙灰的積聚,煙囪通氣不暢,在廚房燒火,我常常被熏得淚流滿面。心想,要是不用燒火多好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父親在鎮上買了煤爐子。這爐子主要是在冬季用來烤火做飯取暖,其他季節是舍不得燒的,當時煤炭要憑票供應。那時父親是教師,冬天他在鎮上用平時積攢的煤票買好煤炭,用平車拉回村,從鎮上到家還有7公里的路程,父親總是累得汗流浹背。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煤炭已不用憑票供應,燒煤更方便了。我們家搬到鎮中學住,家里又添置了蜂窩煤爐,但是要打煤球、每當打煤球時候,我就是主力軍,放水和煤、放土比例要拿捏得當,打出來的煤球燃燒才充分。而且這煤爐污染太厲害。廚房被熏黑了,廚具被熏黑了,我們的臉也被熏黑了……可我卻高興得跳起來,畢竟我不用燒火做飯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液化灶進入了我家。用它做飯干凈衛生,可是每當液化氣用完的時候,灌氣卻成為我的心病。我住在城內,常常要到幾里開外的郊外灌裝,生活很不方便。
現如今,我家安裝了管道燃氣,可是每當氣用完的時候,去燃氣公司營業廳充氣還是我這個男子漢大丈夫的事情。我做夢都在想,要是不出門就能充氣多好!
感謝新科技讓管道煤氣插上網絡的“翅膀”,讓人們通過手機功能就把燃氣引到灶頭,我的夢想終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