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謝光明
皖南山區(qū),整個臘月,人們忙碌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過年。農(nóng)歷十二月,農(nóng)家院子開始打掃干凈,新碼的柴垛泛著草木的清香。殺年豬、做豆腐、熬凍米糖、打芝麻糕、曬鹽水豆、凍毛豆腐、包酥糖、裹粽子,炊煙裊裊一直不斷。年三十上午,紅對聯(lián)貼上大門,春節(jié)的帷幕就此正式拉開。白雪紅聯(lián)黑字,每一種顏色都那么新鮮純潔,人們的心里也多了一份對春節(jié)的重視和來年的向往。
我姑父讀過師范,被人尊稱為“老先生”。村里紅白喜事的對子、請柬、書信,都托他寫。過年寫春聯(lián)是他最忙的時刻,經(jīng)常忙到年三十下午,人家吃年夜飯的鞭炮響起來后,他才開始貼自家的對聯(lián)。每年這個時候,我就成了他的助手,幫他裁紙,疊紙,將他寫好的對聯(lián)一副副鋪在院子里晾曬。一院的紅對聯(lián),滿園春色,墨汁飄香,喜慶又熱鬧。空閑時,姑父就教我寫毛筆字,怎樣起筆,哪里重哪里輕,可我總是心不在焉。
我還沒練好毛筆字,姑父就去世了,他留在家家戶戶大門和柱子上的對聯(lián),慢慢褪成了褐色。以后的春節(jié),沒人會寫對聯(lián),人們都去縣城地攤買。那些模子里印刷出來的字,雖然無可挑剔,但字里行間缺少了姑父的脾性和活力。我倒更喜歡姑父對聯(lián)墨跡未干的字下流出來的那一點點多余的墨汁。十六歲那年,鄰居趙阿姨拿來兩張紅紙,請我給她家寫幾副對聯(lián)。我連連擺手拒絕。“沒事的啦,寫不好大不了不貼。我家里還有新買的對聯(lián)。” 她拿出一瓶墨汁和一支毛筆,放在我家八仙桌上,說:“你跟你姑父學的毛筆字寫得很好。年輕人,凡事都要鼓起勇氣去嘗試一下。”說完,趙阿姨沖我笑笑,就轉(zhuǎn)身離開了。她是要給我空間和時間。我選了一副比較容易的,“山清水秀風光好,鳥語花香景色新”,先反復在報紙上練習,再用剪刀將紅紙裁成幾條,一塊塊疊好米子形,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提筆寫。字寫得拘謹小氣,很難看,但趙阿姨的老公還是把對聯(lián)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和柱子上,看到我,他們就伸出大拇指夸我寫得好,讓我無地自容。
生命中總有一些人的出現(xiàn)讓你改變和進步。趙阿姨是退休教師,我猜她是會毛筆字的,但她鼓勵我寫,給我自信。以后村里寫對聯(lián),鄉(xiāng)親們都愿意找我,說村莊需要這樣一位“先生”。雖然我這個小“老先生”字寫得完全不能與姑父相提并論。后來我離開了村莊,去城里生活工作,經(jīng)常想念在村里寫對聯(lián)的那種成就感,那種被需要的驕傲。逢年過節(jié),我從不買對聯(lián),盡管買的對聯(lián)龍飛鳳舞,金碧輝煌,我還是喜歡自己動手寫春聯(lián),對聯(lián)的主題也是描繪美好的鄉(xiāng)村,以此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熱愛。
近日,家鄉(xiāng)群里有人曬出幾副新寫的對聯(lián),“人和家順百事新,富貴平安福滿堂”“衛(wèi)生清潔村干凈,去除瘟疫人健康”。對聯(lián)是一位女高中生寫的,字跡秀氣端正,比我的好多了。我當即加了她微信,說想請她幫我寫一副。她并不大認識我,爽快地答應(yīng)了。一個村莊,需要年輕人來傳承它的文化和傳統(tǒng)。年關(guān)將近,我似乎又看到了白雪皚皚的小山村,高中生紅艷艷的手寫對聯(lián)就像雪中的紅山茶花,溫馨地開放,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