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8.
?消失的小魚
作者:魏琪
小時候常住舅姥家。那時候偏遠的市郊無自來水,用水全靠兩個舅舅輪流從屋后不遠的小天池挑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盛水的大缸里,有兩條小魚游來游去,那灰白色的脊背,一丟點兒的小尾巴左右搖擺,像兩個晶亮的小精靈,足以在我的童趣里燃起探尋的火苗。我拉著舅姥追問,是舅舅從河里挑水帶來的嗎?姥姥說那肯定的呀,不然小魚怎么會跑到缸里呢?
我覺得這事好玩極了,幾乎天天拉著小伙伴來觀看小魚。大家圍著水缸七嘴八舌,引發了許多有趣的奇思妙想。可是,有一天,當伙伴們都圍來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缸里的小魚不見了!我不甘心呵,忙拿出手電筒照照去,可哪有小魚的影子?我哭著問舅姥小魚去哪兒了,她說可能是用水時水瓢舀出來了,也可能是夜里小魚浮出水面呼氣,被饞貓叼了去,都有可能呢!并安慰我說,等舅舅再去挑水時,一定讓他們捉幾條回來放進去。
童年的這件趣事一直未忘,然而將它與工作勾連起來,倒是意外之筆。
當時我還在區委宣傳部任職。一次召開宣傳委員會議,屆時仍有兩個單位未到,我便讓部里同事再催一下。那時信息化辦公并未普及,發通知皆靠紙質媒體傳遞。等兩位與會者氣喘吁吁趕來時,連說根本沒接到會議通知。而發通知的年輕干事解釋說,所有通知都放進區委大院的文件交換箱了。我當時沒有批評任何人,只是提醒大家,以后及時交換文件,請部里同志以后發通知之后,臨近會期再電話提醒一下,以免延誤。
在眾人都以為我會生氣發火時,我卻心如止水,平靜地處理此事。毫不虛夸的說,我當時腦子里一下子閃過童年小魚的故事。是呵,生活都是由許多紛繁的雜事構成的,你所看到的表象,繼而產生的一系列聯想,或許并非事物的本來面目。童年的小魚究竟怎么消失的?舅姥亦畢竟是猜測。而發通知這件事,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真的一下子難以說清。盲目判斷得出結論,一通批評指責,極有可能傷了被冤枉者的心。
此刻,我忽然又想起了小學課本里“樵夫與斧頭”的故事。砍柴人丟了斧頭,左看右想就認為是隔壁鄰居偷的。愈看愈像,憤怒到了極點,正欲爆發時,斧頭卻意外地在家中找到了。原來是他自己將放置的地點遺忘了。樵夫內心羞愧難當,慶幸自己尚未表露出來,否則后果難堪。
我想,課卷里選擇這一故事,一定是想告訴孩子們,任何事情,在未見準確的依據之前,切莫輕易做出判斷。因為常常自以為是的認知,并非那么正確。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朱蕓玫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