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俗話說的好“一天之計在于晨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春光明媚的三月里,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正式登上了北京的大舞臺,那么今年的兩會有哪些話題是你想要關注的呢?
“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兩會的召開不僅是國家領導對于過去一年的總結與反思,更是我們老百姓今年以后生活的重要依據和保障。民生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是從食品安全到教育公平,還是從醫療改革到社會保障,或是從就業收入到住房安居,不論哪一個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現今社會,伴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這些問題更是越來越成為百姓們聊家常的熱門話題,就拿教育來說,現在的80、90后,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兩個人既要撫養四個老人,還要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面臨的生活壓力、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學前教育“入園貴”問題等都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覺得負擔太重。
要尊重女性就業的權利,在全面推進二孩政策的實施中,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服務都要跟上,比如對母嬰和幼兒的照料,現在的服務就滿足不了需要。所以,無論從公共資源的角度還是從社會資源的角度,這方面的配置都應該盡快調整,使其能夠跟上需要。
針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帶來的教育資源不足問題,《規劃》提出,要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支持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政策,通過鼓勵地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租金、培訓教師等方式,加快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而對于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在全國兩會上,不少專家和代表委員表示,政策實施的好與壞是重要原因。那么該如何才能讓二孩的配套教育資源不再“骨感”?教育部有關專家表示,在國家層面,要對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省級層面,要加強統籌,做好省級人口未來發展的預測,對未來15年的教育布局重新進行規劃,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保障教育發展;在地市、區縣層面,要把教育的增量發展納入到地市、區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機制,改革高度分割又集權的管理機制。唯‘普惠’與‘質量’,而不唯身份,這是多快好省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教育質量的最有效辦法。
智慧和力量迸發,心聲和希望交匯。我們期待,今年的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來的真知灼見更多,表達基層和人民群眾的聲音更響,吹起的民主新風更強。
關注“兩會”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