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987年9月14日,中國向世界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由此拉開了中國進入互聯網國際舞臺的帷幕。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是在1994年,相較于互聯網發源地的美國足足落后了25年。顯然,中國互聯網的起步晚了許多。但正應了“后來者居上”的話,中國這個后起之秀經過了13年的發展,已經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從發送第一封電子郵件到今天,30年已經過去了。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創造了一個互聯網神話,其發展速度在全球同等GDP國家中是首屈一指的。中國互聯網在快速經歷了跟隨、參與之后,即將迎來主導階段。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中國網站數量高達506萬個。2017年上半年,網絡購物、網上外賣和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增長10.2%、41.6%和11.5%。在線教育、網約出租車、網約專車或快車的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4億、2.78億和2.17億。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這一串串驚人的數字,都在刻畫著30年來,中國在互聯網的裹挾下的深刻變化。購物有電商平臺、出行有共享單車、付錢有移動支付、治病有遠程醫療,互聯網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國民生活之中。自動化設備、集成芯片、人工智能機器人、眾籌平臺讓社會生產方式進一步優化。互聯網與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進行深入結合,為用戶、企業、政府提供更好的平臺、更多的服務。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生活、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很好的體現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科學發展思路。
不論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還是互聯網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拓展,都會促進我國網民數量的增加和網絡的繁榮。但是應該看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同時,許多不和諧的聲音還將仍然存在,比如病毒、垃圾軟件、色情內容、網絡欺詐、反動言論等,這就需要治理。雖然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但是我們大可不必把它當做“狼來了”而談網色變,互聯網的負面作用畢竟只出現在極有限的群體和范圍中,只要經過正確的引導互聯網的正面作用就越大。
計利當計天下利。互聯網把世界聯系成了一個緊密的整體,同時在網絡空間也出現了很多世界性的難題。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治理、互聯網經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是并未獨享發展成果,積極參與世界網絡空間的治理。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2月3日在烏鎮拉開了序幕,本屆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為主題,為期三天的大會,成果顯著,顯示了中國為發展數字經濟,建設網絡命運共同體的決心。最后借用習近平總書記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的一句話: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