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清晨,晨曦初露,空氣格外清新。在港城各大公園、廣場、居民小區,晨起鍛煉的人們或騎行或跑步或打太極拳,大家用自己喜愛的健身方式,活力滿滿地開啟新的一天。蓬勃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無疑讓港城更加充滿朝氣與活力。
生命在于運動,沒有全民健身就沒有全民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將全民健身熱潮進一步推向縱深發展,近期印發的《連云港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計劃》)給出了答案。到2025年,我市將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全民健身 場地先行
“全民健身,場地先行。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包括優化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布局、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做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管護等。到2025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力爭達3.6平方米。”市體育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根據《實施計劃》,我市將以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為主要依據,盤活城市空閑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設用地,支持以租賃方式供地,倡導土地復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和社區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積不低于0.3平方米建設標準,緊密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規劃既有社區健身設施建設。
在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方面,我市將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30個以上,新增健身步道100公里以上,建成足球場60個以上。強化基層體育設施提檔升級,補齊鄉鎮(街道)1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中心、200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運動場,行政村(社區)100平方米以上體育活動室、100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運動場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短板。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不僅要建好還要管好。該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管理維護機制,建成室外健身設施器材數據平臺,實現全市設施器材的數據化管理。定期開展室外健身設施器材專項清理行動,及時拆除、更換、維修不能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設施器材,保證設施的安全使用。
全民健身 賽事加持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市第二屆鳳凰山之巔越野賽在美麗的鳳凰山激情開跑,吸引了200多人前來參賽。家門口的這場全民健身賽,既設置了21公里、10公里長距離賽,又精心安排了1.5公里親子賽,得到了參賽市民的廣泛好評。
“‘十四五’期間,我們體育部門將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要重點辦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把賽事活動辦到群眾身邊。”該負責人表示。
根據《實施計劃》,我市將構建多層次多樣化賽事活動體系,依托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持續打造“港城健身大聯動”活動品牌,辦好全民健身日、健身氣功交流展示、全民健身嘉年華等重大活動。以“山海島城”為脈絡,培育“石梁河水庫系列賽事”、“鐵人三項”、“山海騎緣”自行車賽、“錦屏山滑翔傘”、城市定向賽等特色賽事。繼續擴大健身秧歌、拔河等群眾性項目的品牌效益,創建“一縣(區)一品牌”特色隊伍和特色活動。扶持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廣傳統武術、健身氣功、龍舟等各類民族民俗體育運動項目。
疫情的起伏波動,給線下辦賽也帶來了一定挑戰。面對新變化、新挑戰,我市將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情況下賽事承辦機制,同時大力發展網絡賽事活動,努力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賽機制。
全民健身 科學鍛煉
“你不要擔心動作不會做,我多示范幾遍,一定能行的。”當晨晚練點上的隊友在鍛煉中遇到困難時,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已經10余年的劉錦云,常常這樣鼓勵他們。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深入優化社會體育指導員結構,引導醫務工作者、社區文體工作者、養老服務者、婦兒專職、體育教師、社會健身達人等各領域人員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立健全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體系,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激勵與評價機制,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熱情,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
同時,建立健全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國民體質監測網絡,每年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和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完善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庫。充分調動各類資源,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高密度、多渠道、通俗易懂地把科學健身知識和服務送到群眾手中,讓群眾進行科學鍛煉。積極開設科學健身大講堂,組織體育院校、科學機構、社會組織和體育健身專家、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教練員、健身達人等創編簡便易行、科學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肖婷婷 盧星)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