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市市區的機動車保有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市區(不含贛榆區)機動車已達23.5萬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區停車位僅有17.25萬個。這就意味著,市區每天有6萬多輛車在“流浪”,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普通家庭的必備品。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而停車位的增長并沒有跟上機動車增長的“步伐”,這就導致停車位成了城市的緊俏資源。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指出,根據交通科學領域的“當斯定律”,交通供給的增長速度永遠趕不上需求的增速。停車難,已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之一。
愛車易買,一位難求。市民劉先生家住海州區朝陽路附近一個老舊小區,該小區的車位十分稀缺,供需矛盾突出。筆者在該小區門前看到,不算寬的路兩邊,雖然沒有停車位,但“塞”滿了車輛。小區里道路狹窄,原本的綠化配套基本都成了停車位,為了滿足停車需求已經犧牲了居住品質。雖然物業“見縫插針”施劃車位,但也沒有完全滿足業主的停車需求,這也導致小區停車費水漲船高,因為搶車位導致的鄰里摩擦也時有發生。劉先生沒能在小區租到車位,小區周邊也找不到車位,有時候迫于無奈,他只能在小區周邊找個地方違章停車,為此沒少吃罰單。
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據了解,我市目前尚未達到江蘇省停車泊位與車輛數之比1.2∶1至1.5∶1的目標要求。停車難的矛盾最集中的是在老城區,特別是中心城區的一些老舊小區。這些建設年代較早的老舊小區,沒有充分考慮到機動車的停車需求,歷史欠賬較多。此外,在一些商業綜合體、學校附近、餐飲集中區,停車“一位難求”情況時有發生。有部分小區的車位,價格比一輛普通的轎車貴得多。可以說,停車難已經影響了不少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市委、市政府始終將解決“停車難、停車亂”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內容。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負責人介紹,交警部門采取深挖內部停車資源、因地制宜施劃機動車臨時停車位、設置綠蔭停車場、推廣立體停車設施等措施,不斷完善“配建停車為主、路外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資源供應體系。經過數輪挖潛,目前,市區停車位達到了17.25萬個。
但停車位的增長速度依然跟不上機動車增加的速度,再加上歷史欠賬比較多,造成市區停車位嚴重不足的現狀。17.25萬個停車位數量對比市區保有23.5萬輛機動車數量,這就意味著市區每天有6萬多輛車在“流浪”。機動車找不到停車位,勢必造成亂停車,不僅影響交通,也影響城市形象,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劉儷錦)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