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氣溫逐漸降低,楓樹灣、唐王湖、花果山以及大伊山等風景區的“楓”景,又如約而至,漫山遍野的楓葉,將蕭條的季節妝點得格外美麗。作為秋冬季賞葉游的主角,追“楓”賞景無疑是重頭戲。
楓樹灣的楓香種群 全省獨一無二
要說港城“楓”景哪里好,楓樹灣肯定少不了。位于連云區宿城鄉夏莊村后溝的楓樹灣,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擁有我市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楓林。夏季,這里綠樹遮蔭,秋天,這里紅葉滿山。
“楓葉,主要是指楓香樹的樹葉。本地楓樹灣的楓樹,就是楓香樹。”據市林業技術指導站站長王圳介紹,楓香樹是金縷梅科、楓香樹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30米,是一種優良的生態景觀樹種。王圳說:“楓香樹是連云港本地最好的彩葉鄉土樹種,非常珍貴,蘇北只有連云港市有原生的,楓樹灣的楓香種群在江蘇省都是獨一無二的。”
走進楓樹灣景區,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楓香樹樹葉的濃烈:頭頂是冬日的暖陽從火紅的楓葉間細密地灑下;腳下是一層又一層厚厚的楓葉散發著最后的光芒;偶見一汪水潭,也漂浮著幾抹楓葉的艷紅……
除了密密的楓香樹紅遍山野,層林盡染,楓樹灣中還有兩株300年的金桂樹,開花時香氣撲鼻而來,樹旁還有幾棵老木瓜樹,初冬季節碩果累累,多遠就能聞到熟透了的木瓜的清香……如此迷人的“楓”景,怎能錯過!
唐王湖畔老龍澗邊 “楓”景美如畫
唐王湖位于宿城水利風景區,亦是我市著名的“楓”景觀賞地,漫步湖邊,如霞似火的楓葉令人沉醉。
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遇困在此,幸得臣下及時救駕,后封此處一座小山為“保駕山”,山下的水庫亦得名“唐王湖”。每年入秋,唐王湖一帶的風景便如夢如幻,特別是水邊的楓葉,到了初冬時節更是艷紅一片。走在湖邊,宛如夢境。
王圳表示,一般來說,我市觀賞彩色樹種的季節在11月初就開始了,主要跟冷空氣到達時間有關,另外,濕度大的區域樹葉長勢更加旺盛,在冷空氣作用下,紅得更加明顯。這也是為什么唐王湖畔的楓葉,比山林里的楓葉更加紅艷的原因了。
灌云縣大伊山旅游風景區老龍澗周圍的楓葉,也因為近水而“楓”景獨好。立冬過后, 老龍澗的澗溝里依舊溪水潺潺,而紅葉谷里的葉子,卻由綠轉紅,紅了山、紅了水、紅了澗、紅了天。筆者了解到,大伊山景區的紅葉,以楓葉為主,每年秋冬季節,這里就成了被紅葉盡染的林谷。行走在老龍澗邊,賞漫山遍野的紅葉,聽潺潺流動的溪水,聞山林間飄散著的清新空氣,何嘗不是一種給疲憊身心放松的絕妙方式!
景區和公園里的“楓”景也不錯
“山多楓樹,秋霜漸老,紅葉滿林,二月春花,殆不及也。”古人對楓樹也是情有獨鐘,而且楓樹也多在山林之中。花果山風景區的楓葉便很美麗,如今也是火紅一片。就在山門口兩側,火紅的楓葉尤為顯眼,已然蓋過了銀杏的金黃。進入景區,順著景觀路拾階而上,不時可見楓葉的那抹艷紅,一陣風吹過,幾片紅葉似蝴蝶在空中蹁躚起舞,然后掉落地面,又將大地染紅。
除了景區山林,城市里的公園綠地,也可以賞“楓”。就如蒼梧綠園、青年公園、郁洲公園等地,都能看到不錯的“楓”景。只不過,城市公園綠地里的楓樹,并不是楓香樹,大多數都是雞爪槭(俗稱紅楓)、三角楓、五角楓等樹種,但它們都能在秋冬季節變紅,并與其他植物彼此襯托呼應,讓城市更添色彩斑斕之美。
在追“楓”賞景的同時,可能有人會發出疑問:為什么銀杏、法桐的落葉是黃色,而楓樹、烏桕等樹木的落葉卻是紅色?筆者采訪市林業技術指導站得知,落葉呈現出什么顏色,主要是看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這三者誰更“強勢”。
“植物體內的葉綠素,主要參與光合作用中的光吸收過程。它可以吸收大部分的紅光和紫光,但反射綠光,所以葉綠素呈現綠色。”市林業技術指導站王圳說,葉綠素也在不斷地合成與分解,它的合成過程中需要較強的光照和較高的溫度,而同時又很不穩定。春夏時節,溫度高,光照強烈,葉綠素合成量大于分解量,樹葉便呈現出綠色;到了秋冬時節,葉綠素合成量不及分解量,這個時候,植物體內的“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就開始起作用了。
“類胡蘿卜素相對于葉綠素而言較為穩定,不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因此當秋天的葉綠素含量下降后,類胡蘿卜素所占比例就相應增加了,從而使葉片顯現出黃色。”王圳說,“花青素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但溶于水中后,在不同的pH值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深秋季節,因為溫度降低,葉子運輸糖類和水分的能力減弱了,葡萄糖不斷累積,導致濃度越來越高。可溶性糖增多使得細胞呈現酸性,在酸性條件下花青素會變紅,因而樹葉就變成了紅色。”(文 侍敏 / 圖 王健民 范守梅)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張藝雯 審核: 吳弋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