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區委史志辦 徐學鴻
【連網】接到表叔急乎乎的電話,開始我嚇了一跳,聽著聽著漸漸明白了過來。原來表叔的女兒阿芳大學畢業準備回村創業,表叔左勸右勸,阿芳卻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表叔沒法,只好向我求救。
在表叔的眼里,我是縣里的大干部,見多識廣,他有啥事喜歡找我商量。其實我只是一個冷清的文化部門辦事員而已,無職無權,但是大政方針還是比他了解的。
我知道表叔心里的“小九九”。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全村的幾個大學生都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阿芳學的計算機專業,在城里找個工作也容易。阿芳回村,他的面子肯定過不去。再說,村里就幾畝薄地這點資源,一個女孩子回村又能掙上幾個錢呢。
我開始做表叔的思想工作,邊扳著指頭邊說:“前年全省實行村村通工程,咱村人一出門就能坐上了公交,村里也有了文化大舞臺、健身廣場、農家書屋。全縣新農村建設正火熱推進呢,咱村也拓寬了村中心道,修建了下水溝。”
電話那頭,表叔嘿嘿地笑道:“大侄你說得不錯,咱村的空氣也好,村容村貌不比城里差。”
我又開導說:“省里有大學生回鄉創業政策,對回村創業的大學生,享受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給予生活補貼和社保補貼,如果報考研究生還能加分。大學生創業還有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
表叔感慨地說:“沒想到大學生創業,國家還有這么多的鼓勵政策。阿芳創業正當時呀,但不知道她回來究竟能干啥呢?”
我說做煎餅呀。但一說出來就后悔了,肯定嚇著了表叔。
果然,表叔一下子沒了言語,過了好一會,生氣地說:“做煎餅發財,那祖祖輩輩早就發財了,還等到她現在回來發財?”
我剛想解釋。表叔憤然地掛了電話。
煎餅是咱村一日三餐必備的食品,易保存,耐消化,放置十天半個月也壞不了。傳聞秦朝徐福東渡日本時就攜帶著煎餅乘船。做煎餅看起來很簡單,先將麥面加水攪拌成糊狀,接著用勺子把面糊攤勻在燒熱的鏊子上,烘干面糊的兩面,一張煎餅就做好了。但是將煎餅做成薄透脆香,就看做煎餅人的手藝了。做好的煎餅通常卷上一些蝦皮、大蔥吃。麥面的清香味,蝦皮的鮮美味,加上大蔥的嗆辣勁兒,讓人口舌生香,食欲大開,精神倍兒爽。
我所說的阿芳做煎餅,其實是“電商煎餅”。她曾告訴我,村里老大爺、老大媽的手工煎餅堪稱一絕。如果采用科學養生配方與現代包裝工藝,通過電商平臺,咱村的煎餅銷路肯定不錯。
再一次接到表叔電話時,是在半年左右。表叔說,他正在省城賣煎餅呢。原來,阿芳的電商煎餅平臺自開業以來,生意好的不得了,阿芳將煎餅線下體驗店開到了省城,讓表叔過去負責店面。
表叔興奮而自豪地說:“嘿嘿,來咱這里買煎餅的一早就排成長隊,對面的肯德基店基本沒啥人呢,咱村農家煎餅完勝國際洋巨頭。”
這話,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