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吃大概占據了我們生活的半壁江山,街坊朋友日常見面總會問候一句:“吃了沒?”
關于吃,我們有許多的經驗,比如,“寧吃飛禽二兩,不吃走獸半斤”。又比如“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可見腿越少越好吃,所以,沒有腿的魚類最好吃。
談到吃魚就讓我想到了家鄉的小魚煎餅。把很小的魚用油炸得黃澄澄、脆生生地裹在煎餅里,咬上一口“咔滋咔滋”滿口生香,略帶著點苦澀,令人回味悠長。我第一次品嘗到這樣的小魚煎餅,是在飯店里。
包在煎餅里的這種小魚,在農村的溝溝壑壑里非常多,挨挨擠擠地在水里游動,整個水面看著斑斑點點。別說這種兩三厘米短的,就是五六厘米長的各類小魚,我們也是不屑的,水溝里到處都是十厘米以上的魚,誰把這樣的小魚捉來吃是很丟面子的。
因此,在飯店里看到盤中冒著騰騰熱氣的小魚,旁邊是切得極為吝嗇如豆腐塊般方方正正的煎餅,很是嗤之以鼻,覺得飯店也忒小氣了!舉箸夾上幾條小魚包在餅里,勉強嚼上一口,就這一口的感覺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濃香、爽脆,還帶著驚艷的味道,絕對是大魚無法企及的。每每在飯店邂逅到可口的飯菜,總會腆著臉挨到后廚討教一番,這一次也不例外。在我軟磨硬泡了好長時間后,鑒于不是同行,廚師才勉強告訴我“小魚煎餅”的做法。
沒幾天我就找到了展示的機會。父親在麥地忙活,灌水時竟發現水渠淺淺的水中浮動的小魚!父親毫不費力地捉了五六斤,足有小半桶提回了家。我欣喜若狂,開始拾掇起小魚來。
按大廚教的,我把小魚反復洗了許多遍,直到一點泥沙都沒有,就開始給小魚過油,這里有技巧。我們要把小魚在面粉里滾一下,讓它們身上裹上薄薄的一層面粉,熱油下鍋。小魚過油過程千萬不能大力翻動,只能用鏟子貼著鍋底略微動一下,這樣炸出來的魚才能完整、美觀。過油,是非常講究火候的,不能一次炸透,要多過幾次油,放入油中幾分鐘撈出來,冷卻以后反復炸,直到小魚全身金黃、微微發香為宜。
然后將蔥、姜、蒜、紅辣椒干、花椒等佐料與炸好的小魚一起倒進火熱的油中,快速地翻動,兩分鐘不到,蔥蒜姜和著小魚的香味就裊裊地飄滿了整個廚房,再加點料酒、醋和青椒翻炒一陣即可出鍋。為保證香脆的口感,炒小魚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加水。
炒好的小魚趁熱裝出,白色的瓷盤攏著紅綠相間的小魚,旁邊配上煎餅,可算得上是饕餮盛宴!用煎餅裹上小魚,香噴噴地送到嘴里,嚼得滿嘴生香,間或喝一口米粥,頓時感覺日子都鮮亮起來了……(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