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張開虎 徐田浩)“孩子沒事就來康復站,已經可以安心串水晶項鏈、粘貼飾品盒了。”昨日,東海縣牛山街道北辰社區居民孫阿姨談起兒子現在的狀態,開心地說,“這得感謝志愿者們辛勤的付出。”
孫阿姨口中的志愿者們指的是牛山街道“春風”志愿者服務中心這一群體。去年3月,孫阿姨的孩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癥,通過治療,孩子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不愛說話,時而悶坐發呆。“春風”志愿者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便為張阿姨的兒子“量身定制”一套康復訓練計劃,每周上門一次為他提供健康體檢、康復推拿等10多項免費服務,增加他生活信心和勇氣。
在東海縣,擁有像“春風”志愿者服務中心的組織有310個,通過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的志愿者達到59738人,年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16萬個小時。
“志愿服務是匯聚社會資源、傳遞社會關愛、弘揚社會正氣的重要載體,是形成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社會風尚的重要力量。”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崇慧談起志愿組織發揮的作用時,如是說。為此,東海縣堅持社會化、規范化、公益化、專業化的工作導向,先后制定出臺了《東海縣志愿服務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投入40余萬元成立社會志愿組織孵化基地。通過幫扶資金、提供場地、項目策劃等措施,引導14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志愿組織免費入駐接受“孵化”培育。這些組織經過幫扶迅速成長,去年先后開展百店愛心敬老聯盟、關愛留守兒童成長、讓城市更美好、讓群眾更幸福等各類志愿服務326次,惠及人群16萬余人。今年,東海縣又積極研究制定志愿服務嘉許獎勵制度,為全縣志愿者提供更為堅實的后盾和更多實實在在的獎勵性措施,在全社會營造 “有德有得”的良好社會氛圍。
為發揮志愿服務作為社會的“減壓閥”、“潤滑劑”作用,東海縣310個志愿服務組織積極組織志愿者們參與到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肋殘、救災、助學等重點領域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去。今年前2個月,全縣志愿者在文化、旅游、助困等方面服務時長就達到了20204小時,志愿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
在服務中,該縣還瞄準社會熱點和政府工作“盲點”,篩選確立志愿服務項目,先后投入260萬元項目公益金,以公開招標形式鼓勵社會志愿組織認投參與,并邀請專家為各志愿組織進行項目化、專業化培訓,項目既有覆蓋范圍廣、受眾群體大的“愛無歧視—關愛服刑人員子女”等示范性項目,也有源于基層需求、服務居民的“免費午餐”關愛農村空巢獨居老人、失能殘疾人居家護理志愿服務等基礎性項目,獲得社會各界扶持資金100多萬元。
去年東海縣先后發布志愿項目46個,活動招募2800余次,“耕讀傳家”農民閱讀志愿服務項目獲評全省第二屆志交會金獎,“愛無歧視—關愛服刑人員子女”志愿服務項目入圍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一百”最佳項目。三月伊始,東海縣又組織10家志愿服務組織開展了“春暖晶都 福如東海”學雷鋒志愿服務集中月活動,200余名志愿者圍繞文藝演出、文明交通、擦亮城市、衛生義診、關愛老人等方面,走上街頭,步入社區,踏進農門,無私奉獻自己的愛心,在讓他人感受到溫暖的同時,也成為城市一道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