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劉靜 吳成瑤)清晨8時,陽光灑在連片麥地上,泛著綠光,王飛已經走進了麥田,開始小麥生長關鍵期的“巡田”。作為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管理著4個組4300多畝地的大隊長,“巡田”是最常見的活兒。
天氣干燥,地里的水分明顯不足。此時的麥田雖綠意盎然,卻也隱藏著潛在的危險。王飛手握微型小鏟子和卷尺,查看土壤的實際水分情況。他知道,小麥在抽穗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非常大。“小麥現在正是抽穗期,要是干旱那可是‘掐脖旱’,得趕緊補水。”
土壤的檢查結果顯示,雖然部分區域的水分情況較好,但王飛還是提醒農戶們要重視后期管理。他用鏟子挖出的土壤呈褐色,說明水分較為充足,但他仍然強調,“一噴三防”工作不能掉以輕心。小麥生長需要精細化管理,任何忽視都有可能導致豐收的失敗。
在巡田的過程中,王飛介紹:“每穗小麥少一粒,每畝地的產量就減少30多斤,后期管理可馬虎不得。”巡視完一片田地,細密的汗珠已經爬上額頭,他不斷叮囑:“不要因為小麥植株旱情不顯現,就不澆水;不要因為眼下病蟲害發生情況輕,就不重視小麥的‘一噴三防’工作。”
工作10年來,王飛始終奮戰在農業生產一線。作為一名新農人,他有理想有激情,對“三農”事業充滿了熱情,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新能量。他的較真體現了擔當,靠著這份責任心,他收獲了更多的價值。2024年,王飛所負責的一大隊,在遭受多重極端災害天氣情況下,實現糧食單產2465.53斤,畝利潤611.25元,名列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11個大隊之首。
“坐在辦公室里不放心,多出來跑跑,才能把‘飯碗’端牢,每天看著麥子一點點長大、成熟,我這心里踏實。”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王飛用行動詮釋著使命與責任,呵護著莊稼的成長,也收獲著大地的饋贈。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