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莊婷婷 王篤杰 劉雪輝)近日,江蘇連云港徐圩新區徐圩街道香河新村臨時聯合黨委攜手園區國有企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建共建儀式,也意味著香河村今后將聯合共建企業共同發力,在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打造特色產業項目、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等方面實現更多突破、展現更多作為。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2016年10月,香河生態園重點民生工程在香河村境內正式啟動,通過集中流轉村閑置土地,打造近1.2萬畝規模的生態種養殖、園林綠化、加工物流和觀光旅游四大產業體系,就近安置職業農民310余人,基本實現“一戶一人”安置就業。昔日的農民、漁民搖身一變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五險一金”“節日福利”樣樣齊全。
“我取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合格證后,家庭年收入從過去每年兩三萬元提高到十多萬元,還成為職業農民隊長。”李佃法是香河生態園星空營地負責人,作為新農人,他充分享受到了尋常農民沒有的“升職加薪”的成就感。
“龍頭企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模式,持續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讓廣大群眾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從2019年開始,香河村1613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每人每年至少能享受1000元的分紅。
當前,非農產業已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另一有效途徑。背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香河村找準市場需求,圍繞石化基地建設需求和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做足配套服務。徐圩街道“經濟書記”、香河村黨支部書記、徐圩籍大學生村官等人主動上前,先后促成村集體企業與園區各大企業達成食堂運營、勞務輸出、工程配套等業務板塊的合作,通過第三服務產業進一步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實現產業項目共進和優勢資源共享。同時創新發展石化產業基地周邊夜市經濟,充分釋放“地攤經濟”活力,豐富村集體產業經營業態,兩期便民商業街項目共帶動轄區及周邊百余名群眾就業創業。
“建這個水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就是為了惠民,大家的需求指向哪里,我們的服務就到哪里。”前不久,香河村黨支部書記陳治臣在新建成的惠民水站前向大家說。
村集體有了錢,村民第一時間共享發展紅利。香河村把錢用在“刀刃上”,先后完成公共涼亭建設、便民快遞柜安裝、安置小區增綠、公共圖書換新、道路整修等多項惠民實事,不斷提升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村里為考上大學的學子發放5000元到1萬元不等的助學金,每年平均向90余名、70周歲老年人發放2次400元的慰問節禮,依托村勞務派遣企業,聯合園區企業開展多期“送崗進社區”促就業活動,持續推進愛心午餐、義診進社區等公益活動。
小小香河村,乘著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發展之勢,百姓從矮小潮濕的平房搬進了嶄新明亮的安置小區,年輕人從以前的外出打工到實現家門口就業,曾經安靜的小村莊逐漸走出了一條園區和鄉村共贏發展之路。